新聞·動態
中醫藥發展再獲重磅指示


在中華文明的悠悠歷史長河中,中醫藥作為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文化瑰寶,為中華文明的繁榮發展和綿延永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一次次決策部署,一次次實地考察,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指明方向。2019年9月29日,從中國古代醫藥典籍中獲得靈感在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的中國首位榮獲諾貝爾科學獎項的藥學家屠呦呦被頒授共和國勛章;;2019年10月,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前夕,中央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此后,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藥品研發……一項項政策措施助力,我國中醫藥事業穩步發展。

高層考察就中醫藥發展再作指示

近日,多地出臺中醫藥加強版;規劃。如北京下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此之前,上海也表決通過《上海市中醫藥條例》指出,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提供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

5月12日,高層領導在河南省南陽市醫圣祠和南陽藥益寶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考察了解中醫藥發展和艾草制品產業發展情況。并表示,過去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特別是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后,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與此同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12日在甘肅進行中醫藥法執法檢查時也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中醫藥法實施和監督,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振興,助力富民興隴、護佑民生,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目前,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全省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中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已承擔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門診和住院服務量,群眾認同度高,中醫藥事業取得可喜進展,同時也存在中醫藥產業深度開發利用不夠、產值偏低等弱項需要加強。

專家建議多措并舉振興中醫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在中國戰疫;的偉大歷程中,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實行中西醫結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被多個國家借鑒和使用。同時,高層也多次就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肯定了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貢獻。

中國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醫藥功不可沒。此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20年1月在河北、山西、黑龍江、陜西四省定點醫院組織開展清肺排毒湯臨床救治和療效觀察,顯示其有效率達90%以上,該方后被納入國家診療方案,成為治療各型新冠肺炎患者的通用方劑。2021年年初,河北石家莊等地暴發疫情。在對病人的救治過程中,以清肺排毒湯等三方三藥;為代表的多種中醫藥防控救治手段,經受住重重考驗,取得了顯著實際效果。

2021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堅持中西醫并重和優勢互補,要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不過,盡管中醫藥作用明顯、療效顯著,但多地醫學專家也指出,受某些因素影響,中醫藥仍未形成推廣合力,國際推廣效果不理想。相關專家表示,以西律中;成為目前制約中醫藥行業發展的主要梗阻。而且在行業管理、職稱評定、人才培養等方面,由于中醫藥管理采用西醫模式、缺乏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評價體系等原因,很難突破西醫語境實現發展。另外,現實中少數冒用中醫之名的不法分子,以中醫之名行坑蒙拐騙之實,也嚴重敗壞了中醫藥的名聲。

面對中醫藥振興等諸多現實難題,多位專家表示,當務之急在于改變以西律中;,建立起符合中醫藥自身獨特規律的獨立管理、評價、教育等體系。此外,建議應盡快在中醫藥理論體系的規律、優勢及其特點的基礎上,建立符合中醫自身發展的科研評價體系。不迷信SCI,將中醫論文發表在祖國大地上,以中醫標準規范中醫科研。同時,在人才培養體系上,在堅持中西醫并重的同時,應當適當增加中醫課程和跟師臨床實踐的比重。加強對社會大眾的中醫科普教育,破除患者對中醫藥的誤解也是重要舉措。

重磅消息刺激中藥板塊異軍突起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分析表示,近期市場風格變化,投資者更加關注低估值因子,中藥板塊低PEG、高股息率且公司基本面良好的個股或更受資金關注。另外,隨著多地中醫藥發展迎來加強版;規劃,中醫藥企業創新研發也不斷深入,中醫藥行業進入黃金發展新階段。建議關注聚焦創新和消費兩條主線的中藥企業轉型的投資機會。

轉自——財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