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中醫藥再建奇功


中西醫結合,是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取得的一個重要經驗。中醫藥在我國歷次重大疫情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屢建奇功。

2020年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加快推廣應用已經研發和篩選的有效藥物。

2021年3月29日,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透露,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已經啟動,為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奠定了一定基礎。

中醫藥再建奇功

▲廣安門醫院大廳懸掛的“英雄墻”。

抗疫英雄

3月29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一樓大廳懸掛著一幅幅巨幅照片,照片中,是24名為抗疫作出貢獻的逆行英雄。

“當時我是遠程指導,讓患者把抗生素停掉,用中藥,純中藥,第二天就退燒了。后來我們又運過去一臺中醫外治的儀器,一周后,這位患者就出院了。當時很轟動,許多人不相信,西醫也認為是個奇跡!”回憶起那段“傳奇”經歷,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介紹道。

在2020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連續發熱9天,吸氧濃度5L/分鐘下指端氧飽和度只有87%,李光熙介入后,僅用了半服中藥下去,病人熱退身靜,給氧條件下指端氧飽和度達93%,心率80余次/分鐘。

3天后,患者不僅發熱癥狀消失,血氧飽和度還達到了99%,硬是從“鬼門關”走了回來。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患者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隨后,李光熙用同樣的方法救治了許多患者,他越來越確信:“中醫的寶藏庫里,給我們留下的許多方子是有效的?!?/span>

“李主任雖然人沒有來武漢,但他用‘人參敗毒散’治療武漢患者,效果非常好。那段時間,為了醫治病人,李主任沒日沒夜地忙,我們特別感動?!痹诒本┙浬痰暮鄙倘嗽S衛東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李光熙《半服中藥治新冠》的文章后,許衛東馬上轉發給在武漢的朋友,并建立微信群,讓更多患者有機會與李光熙互動,得到更多中醫療法的幫助。

許衛東提供的數張微信截圖顯示,李光熙與病患互動頻繁,其中一張截圖顯示,2020年2月12日晚上8點,李光熙在200多人的“李光熙微診群”中發布了治療新冠肺炎基本方、預防方,基本方里還注明了每種中藥克數。

幾個月之后,2020年5月2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7人組成的中醫國際醫療專家組出征馳援國外,李光熙是其中一員。7月29日,專家組圓滿完成89天抗疫救治任務,使用純中醫治療方法,他們救治的366例陽性病例全部病愈,患者零轉重、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

“我主張基本營養支持治療為主,而不是過度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因為大劑量長程使用抗生素,要么會引起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的感染,要么會引起真菌感染,”李光熙說,“中醫藥在我國歷次重大疫情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且屢建奇功,應首選中藥抗疫。”

中醫藥再建奇功

▲廣安門醫院舉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展覽。

經典名方

據了解,“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在綜合醫院、傳染病醫院、專科醫院等逐步推廣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建立中西醫多學科診療體系,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形成“宜中則中、宜西則西”的診療模式;鼓勵科室間、醫院間和醫聯體內部開展中西醫協作。

“中醫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整體觀念,考慮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治療上注重早期干預,強調治未病思想。”李光熙說,“西醫主要強調各個器官系統。中醫更強調治療患病的人,而西醫更強調單器官系統的治療?!?/span>

李光熙認為,中醫藥在歷史長河中對每次流行的疫病控制起到了重大關鍵作用,流傳下來大量有效方劑和辨證治療思路,尤其對于病勢的把握論述非常多。

李光熙介紹,人類自古以來就在跟各種類型感染性疾病做斗爭,現代醫學發明了多種抗生素與抗病毒藥物來對付外界的細菌和病毒,確實治愈了很多疾病,包括結核等?!暗瑫r又出現了變異的耐藥細菌和變異病毒,而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卻需要一定的研發周期,無法迅速生產出來針對性強的藥物。尤其是病毒類疾病,目前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種類較少,針對新冠病毒之類的新發病毒性疾病,缺乏迅速研發有效抗病毒藥物的能力。而傳統中醫藥對于新冠病毒這樣相對毒力較弱、致死率較低的病毒性疾病有特別好的臨床療效?!崩罟馕踅忉屨f。

據史料記載,明萬歷年間瘟疫流行,在疫病初期,盡早使用“人參敗毒散”取得了“無不全活”的臨床療效。

“推動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的研制,建立與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特點相適應的審評模式,簡化審批手續?!边@也是“十四五”規劃中,關于中醫藥發展規劃的基本內容。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現階段主要采用防的方法,但未來一定要盡快研究出治療方法,而最主要實現的目標,也是讓患病死亡率降低到與普通流感一致,而恰恰人參在保護體質虛弱患者方面療效卓著,人參在這里最主要的作用,是調節人體的免疫反應適應新的病毒。”李光熙說。

慢病管理

“三分治,七分養,中醫藥是很包容的學術,要吸納現代醫學的進步?!崩罟馕跄壳罢谧龅囊豁椆ぷ鳎褪翘剿饕匀揍t院主導,以體育館為運動指導中心,周圍多社區慢病人群參與運動指導的體醫融合模式,為今后各大醫院全面推廣及指導社區體醫融合提供建設標準。

根據這種體醫融合模式,參與其中的慢病人群可分別參與3個月、6個月和9個月的訓練。3個月基礎班主要以五禽戲、八段錦及人體各項基礎素質練習為主;6個月的中級班以太極拳為主要教學內容;9個月的高級班以行樁為主要訓練內容。

李光熙介紹,體醫融合慢病管理是指通過非醫療健康干預,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全民運動為中心,結合體育運動和醫療治療,采用 “互聯網+體育+醫學+護理+營養”的服務模式,引導全體人民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的方向去努力。

今年3月24日,山東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懇談會在濟南召開,國內中醫藥界頂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謀劃推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參加者有“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國醫大師、中央文史館館員張大寧等。

作為受邀嘉賓之一,李光熙作了五點建議發言,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特色,加快建設慢病管理平臺,打造中西醫協同“旗艦”大平臺。

“近2000名慢病患者在我這里接受過訓練,一定要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把中醫藥的獨特優勢發揮出來,相信在健康中國建設中,中醫藥還有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崩罟馕跽f。

——轉自《民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