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態
重磅!國家發改委將從七方面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

? ? ? ?國家發改委將從七方面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包括布局建設一批能在組建疫病防治隊伍、制定疫病防治技術方案、中醫方藥研制攻關和醫療物資儲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基地等。

????3月2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有關情況。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孫志誠在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國家發改委將通過長遠規劃引領、重大工程實施等舉措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疫病防治、中西醫結合、??铺厣饶芰?,從多個層面謀劃和開展工作,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方面支持中醫藥振興發展


? ?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蔣健介紹說,“十四五”時期,將啟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建設,還將依托高水平中醫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
? ? ? ?孫志誠同時補充道,“十三五”時期,國家發改委和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一道緊密配合,大力支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總共安排中央投資超過300億元,支持中醫中藥類項目建設?!笆奈濉睍r期,國家發改委將具體從七方面支持中醫藥的振興發展。
? ? ? ?打造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按照“揭榜掛帥”的工作思路,開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建設,努力把它們打造成引領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前沿醫學研究高峰、優秀成果的轉化高地以及頂尖人才的培養基地;在區域醫療中心方面,在兩年試點基礎上,把更多高水平的中醫醫院納入輸出醫院范圍,引導患者流出比較多、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省份,建設以中醫為特色的區域醫療中心,以此加快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和區域的均衡布局。
? ? ? ?加快提升中醫藥傳承創新能力。布局建設一批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在“十三五”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形成若干中醫藥學術經驗的繼承重鎮,擴大高層次人才培養的蓄水池,進一步提升中醫藥臨床研究水平,增厚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的實力。
? ? ? ??打造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重大基地。布局建設一批能在組建疫病防治隊伍、制定疫病防治技術方案、中醫方藥研制攻關和醫療物資儲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基地。通過基地建設,提升中醫藥面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防控救治能力。
? ? ? ?大力開展中西醫結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廣。在現有醫院的基礎上,遴選一批中西醫結合開展較好的醫院,進一步打造成中西醫協同的“旗艦”醫院,為全國推廣中西醫結合模式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
? ? ? ?促進省域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的擴容下沉。要把省級優質資源擴容和下沉到地市一級,在現有的地市級中醫醫院當中選擇一批中醫特色重點醫院,做優做強中醫優勢???,培養一批能夠扎根省域、地市的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和骨干人才,夯實中堅力量,使更多群眾在省域內就能夠就近享有便利和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 ? ? ? 繼續加強重點脫貧地區縣級中醫醫院的建設。在脫貧摘帽后的五年過渡期內,對脫貧縣保持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政策的總體穩定,繼續補齊縣級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的短板弱項,發展壯大脫貧地區中醫藥事業。
? ? ? ?大力支持中醫藥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繼續支持醫學院校的建設發展,引導各地將中醫藥院校作為其中重要的建設內容,來助力深化中醫藥的教育改革,持續加力推動多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揮好中醫藥疫情防控獨特優勢


? ? ?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療效顯著,但中醫藥發展還存在著優質中醫藥資源總量不足、標準體系還不健全、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
? ? ?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介紹,“十四五”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聚焦疫病防治能力建設,發揮好中醫藥疫情防控獨特優勢和作用。完善中西醫結合救治機制,加強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和基地建設,深化中醫藥疫病理論研究、中醫藥抗疫有效經驗總結和臨床數據挖掘,科學總結中醫藥防治的療效成果。
在聚焦特色人才培養方面,于文明表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特色人才培養工程,推動領軍人才、優秀人才、基層骨干實用人才等特色人才隊伍建設。
同時,聚焦醫療資源提質擴容,推進優質高效服務體系建設,啟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中醫特色重點醫院等建設,推進中西醫協同發展。聚焦高質量發展,促進傳承創新和中藥質量提升。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進道地中藥材生產基地、中藥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落實中藥注冊管理改革舉措。
? ? “還要聚焦遵循中醫藥規律和特點,建立完善評價和標準體系?!庇谖拿髡f,要健全中醫藥科研方法、評價體系,完善臨床療效評價技術、方法。推動中醫臨床診療標準、臨床技術規范的制定。
? ? ? ?他透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加強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一帶一路”重點國家雙邊合作和與世衛組織等多邊合作,讓中醫藥“走出去”。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發展高地。
? ? ? ?此外,還將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推動設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市、縣創建工作,總結推廣各地先進經驗。配合全國人大開展好中醫藥法執法檢查。推動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建立持續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央財政支持力度有望比“十三五”翻一番


? ? ? ? ??今年1月國辦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作為這份文件的主要執筆人,孫志誠介紹說,《措施》從夯實中醫藥人才基礎、提高中藥產業發展活力、增強中醫藥發展動力、完善中西醫結合制度、實施中醫藥發展重大工程、提升中醫藥發展效益、營造中醫藥發展的良好環境等七方面提出28條政策措施。
? ? ?《措施》更加突出中醫藥管理政策要符合中醫藥自身規律特點,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孫志誠舉例,“比如《措施》允許學術經驗繼承人用醫古文去替代外語考試,申請中醫專業學位,這就打破了以前一律都要參加外語考試的一刀切做法。再比如,《措施》提出要建立‘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臨床研究’三結合的全新臨床證據體系,在中藥的新藥注冊評審過程中,更加突出中醫藥‘人用經驗’的證據作用?!?/span>
? ? ? ??更加突出對中醫藥技術價值的有效激勵。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引導醫務人員主動用中醫,扭轉中醫院“西醫化”的局面。比如,將功能療效明顯、患者廣泛接受、特色優勢突出、體現勞務價值、應用歷史悠久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調價范圍,支持療效和成本有優勢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鼓勵實行中西醫同病同效同價。
? ? ? ??更加明確了完善中西醫結合制度的工作方向。比如,創新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在各類醫院都要強化臨床科室的中醫醫師配備,打造中西醫結合的團隊,開展中西醫聯合診療,鼓勵科室間、醫院間還有醫聯體內部開展中西醫協作。而且要把中西醫結合的工作成效納入醫院的等級評審和績效考核。
? ? ? ?進一步加大了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力度。“中央財政對中醫藥事業的支持力度在‘十四五’期間有希望或者要努力爭取比‘十三五’翻一番,這個力度是空前的?!睂O志誠表示,通過保障落實政府投入,多方增加社會投入,加強融資渠道支持,實施一系列支持中醫藥發展的重大工程,涵蓋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產學研醫政聯合攻關、道地中藥材提升工程、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中醫藥開放發展等多個方面部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構建“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


? ? ? ?中藥質量關系到中醫的臨床療效,也事關中醫藥事業發展和中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中醫藥局將聯合農業農村部、國家藥監局、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部門就中藥材的種質源頭加強管理,加強中藥材種植、工業生產、流通等全過程的管理,實施好道地中藥材質量提升工程,提高中藥材規范化的種植水平,完善構建中藥材的檢驗檢測體系,加強中藥材質量風險評估與風險監測,為中藥材、中藥工業、流通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讓人民群眾放心用中藥。
????“ 在中藥審評審批及新藥研發等方面,將配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繼續完善中藥的審評審批改革,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中藥產業發展。”李昱介紹,堅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推動建立與中藥臨床定位相適應,體現其作用特點和優勢的療效評價標準,鼓勵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療效評價。
? ? ? ?推動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研制,組織研究制定古代經典名方關鍵信息考證意見,建立與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特點相適應的審評模式,簡化審批手續。
? ? ? ?構建“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重視“人用經驗”對中藥安全性、有效性的支撐作用,按照中藥特點、規律和臨床實踐實際,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和路徑。
????文章來源———中國改革報、改革網

?

?